第120章 准备打仗了!-《盛唐枭雄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因此上,自己从不干预大臣之间的争斗,反而乐得坐在高处看热闹,只要这种争斗不威胁到自己的皇权,不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可是现在不同了,面对突厥人这个强敌,大唐帝国内部必须团结起来,上下一心、如此才能取胜!

    这个时候,谁再不顾全大局,继续的窝里斗,那自己只有拔出天子剑、大开杀戒了!

    “陛下放心,我二人一定带领文武百官,精诚团结、共御外辱,以报陛下之浩荡天恩!”

    李林甫和李适之都是聪明人,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了,连忙拍着胸脯保证,左相党和右相党绝不会再争斗了,要互相团结、抵御外敌。

    为此,两人还拉起手来,当着文武群臣的面,说了许多不计前嫌、精诚合作的话……那真是要多肉麻、就有多肉麻!

    当然了,说归说,其实两人心中都清楚,党争永远不会结束的,只是暂时压制了而已。

    早晚有一天,双方还得斗个你死我活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暂时压制住了内部矛盾,接下来,就是如何对付外敌了,李隆基深思熟虑之后,连着下了三道圣旨。

    第一道旨意:责令江南道、淮南道、江南西道的大小官员们,限期两个月之内,筹集到四百万担粮食。

    有人肯定问了,关中平原、沃野千里,自古就是一块重要的产粮区,为何不在关中一带筹措军粮,反而要千里迢迢的从南方运粮呢?

    没办法,关中是个大粮仓不假,可也存在两大缺陷:

    一则,关中平原的面积太过狭小了,又受到了秦岭、渭北山的阻隔,基本上没有扩展空间。

    二则,周、秦、汉……隋、唐,共计十几个王朝先后定都关中,上千年毫无节制的开垦,致使关中地区水土流失严重,耕地的质量不断下降,粮食产量更是一年不如一年。

    如今关中地区出产的粮食,就连养活本地人都很困难,更别说提供应西北几十万大军了。

    好在南北朝以来,江南地区得到了大开发,兼之水网密布、灌溉便利,农业生产一日千里,筹集几百万担粮食不成问题。

    第二道旨意:明年春耕结束之后,从各道、州、县征调一百五十万精壮民夫,专门负责为西北大军运输粮草辎重!

    从江南到西北,行程长达数千里,如果是陆地运输的,沿途消耗之大足以让一个国家破产了。

    幸好有大运河,可以把江南的粮食水运输到洛阳城,再由广通渠运输到长安城,最后陆路运送到西北前线,如此损耗就小的多了。

    说到这,还得感谢一下隋炀帝!

    这位暴君以国运为代价,硬是开凿出了一条大运河,才使得南方丰富的物资、可以源源不断的运输到北方,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,可谓是过在当代、利在千秋!

    第三道旨意:加封王忠嗣为骠骑大将军,节制朔方、河西,河东,陇右四镇节度使,执掌黄钺白牦,拥有生杀大权,负责指挥这次对突厥人的战事!

    王忠嗣,原名:王训,其父王海宾官至忠勇将军,善用一口六合大刀,全长一丈二尺、重五十四斤,携之马上,舞动如飞,以骁勇善战而闻名于陇右。

    开元二年,吐蕃人进犯陇右地区,王海宾率领本部人马迎击,连战连胜、斩获极多,不想其他将领心生嫉妒,皆按兵观望、不予支援。

    王海宾得不到支持,身陷重围当中,以寡敌众、死战不退,最终壮烈殉国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